close

吉淺草拉麵

 

這碗"豚白湯拉麵"  聽說是經常排隊第二名的拉麵店(感謝石田さん提供的訊息) 

 

吉白湯麵

這張簡介 擺在桌上 就在用餐同時您的面前  可一邊品  一邊讀  ~  這碗拉麵的身世....

如此做  表示一碗身份不同的拉麵

是廚師的用心  和經營美意

 

吉淺草拉地址

它  位於東京淺草區

這門牌 應該是隔壁"石井さん"鄰居的  左邊這家一看就知是麵店 

別懷疑  正是!

吉淺草拉門外

店名就是那個有月亮字型的" ろく月豚白湯" 也!

順便把貼在大門上手寫的營業時間  放大給您參考囉

吉拉營業時間

Notcie:這是張變更營業時間通告 

 

麵

拉麵的湯頭美味  在於貨真  料豐  價實(一碗日圓880)

所有材料融合下的湯頭  便是舌尖的感動

熱湯哪怕燙舌?  鄰座的石田先生正以吸麵聲向師傅讚譽著...

我們也一旁學著日本人吃麵的爽勁 過 癮!

 

Ps.當天 本來要去吃第一名的  但是  正值午時用餐時間  那外頭 早已長長人龍等候著  於是作罷!  因為我們也趕時間.... 

吉排隊美食

那輛銀色廂型車後 便是所謂第一名的拉麵店(行進中車速  無法拍到清晰的店名  すみません!) 

這樣的排隊場景  在日本街頭是常有的事

就連"立食"的店外  也見人龍  不足為奇...

所以排隊  絕不是台灣人專有的追食行為

現代人有手機  資訊發達流通快速

只要市場上有甚麼?  就會迅速引起騷動

從眾是一種社會行為  無啥好大驚小怪

重點不在於人是否有東西吃?

而應該取決於這家店是否有永續經營之潛力?

是否可以長時擁有排隊魅力?

不是一招半式闖江湖  沒半响就收攤...

 

聽聞msn News這則:「台灣人都沒東西吃嗎?為什麼要這樣?」排4小時只為起司塔,日本人直呼神奇...(2016/01/23)

希媽讀完 對文字s的感覺:"然也"! "非也"!

只能說  對於人的七情六慾  不能以偏概全...

"排隊"  這碼子事  只能說是一種"現象"

有誰? 會三餐加消夜  都吃同一樣食物?!

 

這幾年  走了幾個國家  到了幾個城市  訪了幾個家庭  吃了幾樣食物

到哪?  見啥?  吃什?  希媽都用第一次的心情面對

一個生活旅遊者  用探索的心和眼  過每一分秒

這是必要的態度

不在旅途中自拍  也不在餐桌上自拍

拍的全是環境點滴和食物菜色  記錄它們  回憶走過的...

希媽也不排隊  等候吃到

或許 經過會遺憾 ~ 沒能和大家一樣完成"滿足"和"自拍"

但  不經意的發現好的東西  卻常常來得意外喜悅

~  那些"驚宴"  就在blog分享

 

在這篇文中  筆者也提到幾家日本平價屋 

十二月中旬  剛好刻意去吃過松屋  和吉野家 

也經過新宿的樂雅樂 但 沒去消費

就分享下  希媽心得 ~

先說"松屋"  這家剛好位於西新宿居家附近

有時早餐  會到這裡來吃 

吉松屋外

不同期間  會有不同的促銷商品

進店右側 透過商品販賣機器  可以選擇購買想吃的餐劵

將它交給櫃內料理員  就入座等候餐點

松

料理台內的人員  井然有序地  安排您點的餐點  每個步驟和用品  乾淨俐落地呈現在您用餐面前  經您考驗與檢視

 

入內後  不久  您點的定食  就會新鮮美味熱騰騰地出現在您座位上

吉松阪雞套

這碗雞肉咖哩定食(有味噌湯  有飯  有沙拉  旁的小菜薑片自取)  大概日幣四百多元吧?(好像480?  還是590?)

雞塊是紮紮實實的雞腿肉  還有悶茄  加有茄汁的咖哩醬

 

再來  這碗豬肉飯定食  已是我們到這裡用餐最大的誘因

除了肉片  洋蔥多多  米飯Q香  湯汁滿滿

 吉松屋肉餐

即使扒到最後一口飯  都有料和湯汁相拌

ps. 在台灣的吉野家  我總會多交代一句:"湯汁請多點"

 吉松屋碗湯

在這家店  不用特別囑咐  好料早就依黃金比例  滿意程度設定好  就等您細嚼慢嚥

 

青綠香蔥  可是一點也不吝嗇的給

我想這樣的平民美食  都做到這等模樣

也難怪  只要有日本品牌商品進軍台灣

台灣人願躍躍欲試地  想要一親芳澤?

就別說"台灣人沒東西吃..."  這等言語  可傷人啊?! 

 吉松板套

 

再談另家平價屋~吉野家

吉野店外

在新宿這點  就正巧在松屋對面

總不能每天都吃同一家飯  也想換點另外口味

台灣認識的吉野家  便成另一個省錢考量 

若從單價看  和松屋不相上下

吉野價

換個實品論  吉野家的肉質沒有台灣好  跟松屋確實不能比擬

 

吉野套

環境舒適度比較寬敞  但  整體用餐氛圍就像速食店

座位有點擁擠  櫃檯人員都是中國人(大陸的留學生)

吉野全

這個跡象  或許透露點端倪~這家店肯定接陸客較多

待我們坐定  原本隔壁的空位s

慢慢被日本的老人家s填滿

怪怪  就日本人對於美食的定義程度  應該來得挑惕

或許  是這個場地提供他們一個不擁擠的輕鬆空間

至於食物如何?  老人家已不那麼介意了  

 吉野老

一桌通常是兩兩老人家坐定  鄰座招呼閒聊  變成這裡一個景象...   

 

對於美食定義  每個人心裡有譜 無一定論

應該說  食物在嘴裡的心理感覺  跟許多因素的關聯

如果硬說排隊現象  就是肯定食物是種美食  倒也牽強

多少過去的排隊店家  時過境遷  不也倒閉匿跡

台灣人是個好奇族類 若經濟許可

吃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

追逐明星商品  只為好奇 

不會是人稱"飢荒島"難民 

其文中提到資訊不足問題  便是那好奇心的根源

如果進口商品沒有好好經營

台灣人的好奇心會因為試過  而汰換

 

哈哈  當個台灣人  絕對相信

對美食的追逐是不會間斷  對真美食也永遠堅持

不然  何來古早味呢?  歷久彌新  聲名遠播....

 

最後順便一提 ~ 素有東京小巴黎之"神樂坂"的巷弄美食

吉巷弄美食

慕名而來  卻營業時間未到  只好下回再訪

另家是麻布十番的"半山"原創店  店裡的所有餐點  令人垂涎  尤其是烏龍麵 

 半山

這家店還有一些裝潢上的特別  別具用心  一番!

 

至於"排隊美食"如何?

希媽沒追過  到底值不值得  一開張就去花時間  拿頭香~非吃不可

那就隨人自由  高興就好 

如果您樂於參與其中  也得到另類快樂和滿足

為何不可?!

這世界

只存在不斷更新的人龍  卻不見哪家店有永不斷的人龍.... 

追新無罪!  何來罵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居家菜快點慢食 的頭像
    居家菜快點慢食

    居家菜快點慢食

    居家菜快點慢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